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909974

综述

  • 基于铁死亡理论探讨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苗珂君;梁建庆;杨楠;马抢平;何建成;张振昶;

    铁死亡是一种铁过载诱导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蓄积驱动的细胞死亡模式,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显示,铁死亡在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中医药在PD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以铁死亡理论为指导的中医药治疗PD是当今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作者阐述了铁死亡的调控机制,与PD的关系,探讨了中医药基于铁死亡理论治疗PD的研究进展。大量研究表明,铁死亡的发生与铁代谢失衡、脂质过氧化、氨基酸代谢异常等途径有关,铁死亡在PD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均展现出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发现,中药有效成分、中药复方和针灸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抑制铁死亡治疗PD,为PD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目前,中医药调控铁死亡治疗PD具有良好的研究前景,但要实现临床转化,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2025年07期 v.42;No.354 591-59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中药调控铁死亡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

    李开楊;吴小梅;罗梅;汪倩;胡奕;谢龙;杨梅;赵琦;

    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病。铁死亡是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驱动的细胞死亡形式,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众多的研究表明,中药活性成分、单药、复方可通过调节铁离子代谢、脂质过氧化等诱导肝癌细胞铁死亡,从而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介绍铁死亡发生机制、铁死亡在肝癌中调控机制,同时对靶向调节铁死亡以治疗肝癌的中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肝癌的防治提供新靶点与新思路。

    2025年07期 v.42;No.354 600-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3K]
    [下载次数:9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研究论文

  • 脱氧胆酸修饰姜黄素口服脂质体的制备及药物动力学评价

    李帅男;赵春英;孙长山;姜同英;

    目的 制备脱氧胆酸修饰的脂质体,进一步提高姜黄素的胃肠道稳定性和口服吸收。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结合超声法制备姜黄素脂质体(Cur-L),后采用静电吸附法将脱氧胆酸壳聚糖结合物(deoxycholic acid-modified chitosan, DCS)吸附在Cur-L表面制成DCS修饰的姜黄素脂质体(Cur-DL),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合成的DCS,采用动态光散射法测定各脂质体的粒径及Zeta电位,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采用动态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以大鼠为实验动物研究体内药物动力学并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研究体内分布。结果 Cur-DL的平均粒径为(138.70±5.50)nm, PDI为0.14±0.02。Cur-L和Cur-DL在胃pH模拟液中2 h释药分别为30.81%和15.03%,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Cur-DL的AUC_(0-∞)是姜黄素混悬液(Cur-Sus)组的5.78倍,是Cur-L组的2.18倍。给药24 h后的组织分布实验结果表明,Cur-DL组的各器官平均荧光强度值均比其他组高,Cur在肝和肾中分布最多。结论 Cur-DL能够明显增强姜黄素的胃肠道稳定性和口服吸收。

    2025年07期 v.42;No.354 608-61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ICP-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测定和比较茯苓四种药用部位中无机元素分布

    齐鹏成;李佳蕊;梁皓;张依帆;王巧;

    目的 建立茯苓四种药用部位茯神、茯苓、赤茯苓、茯苓皮中26种无机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方法,并对其无机元素分布特征进行比较。方法 以硝酸为消解试剂,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以Sc、Ge、Rh、In、Tb、Bi元素为内标,内标标准曲线法进行样品测定。根据无机元素测定结果,采用直观分析、聚类分析(HCA)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对茯苓四种药用部位共31批样品进行比较。结果 26种无机元素的浓度与比率在测定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重复性的RSD均小于6.4%、回收率均在94.0%~115.9%内。茯苓皮中26种无机元素总量最大,且与其他三种部位差别最大,主要差别元素是Al、V、Fe、Se、Ca、Ba、Co、Rb、Cs、Mg、As、Cu;茯神和茯苓无机元素含量分布接近;Na、Mg、Al、P、K、Ca、Fe元素在各部位药材中的含量高于其他元素。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茯苓不同药用部位中无机元素的测定和比较,为茯苓四种药用部位的质量评价和功效差异的阐明奠定了基础。

    2025年07期 v.42;No.354 615-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新型松果壳碳量子点的合成及其用于四环素的快速检测

    武利;李青;连嘉欣;赵龙山;

    目的 以生物质废物松果壳为原料,通过一步水热法合成新型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 CQDs),并将其应用于四环素的定量检测。方法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UV-Vis)和荧光光谱仪对其进行表征和光学性质的研究。结果 碳量子点颗粒呈圆形,平均尺寸为6.5 nm;最大激发波长约为365 nm,最佳发射波长约为440 nm;碳量子点在紫外光下(365 nm)呈现出蓝色荧光,在波长270 nm左右处有较强的紫外吸收带,可归因C=O的n-π~*跃迁;由于内滤效应,碳量子点的荧光在四环素的存在下被淬灭,碳量子点对四环素的检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荧光强度比值(F/F_0)与0.01~30μmol·L~(-1)内四环素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6),检测限为0.29μmol·L~(-1)。将其应用于自来水、河水和牛奶中,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回收率在95.9%~105.2%内,RSD≤6.6%(n=3)。结论 制备的以松果壳为碳源的碳量子点,可以快速、高效地用于四环素的检测。

    2025年07期 v.42;No.354 623-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7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基于UPLC-Q-Exactive-MS/MS和网络药理学的望江南抗肺癌机制初步研究

    李阳;洪静;于淼;赵云丽;于治国;

    目的 运用基于UPLC-Q-Exactive-MS/MS的血清药物化学和基于多重数据库的网络药理学对望江南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望江南进一步开发及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望江南提取物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UPLC-Q-Exactive-MS/MS对望江南提取物进行成分表征,并进一步利用Swiss ADME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望江南潜在的有效活性成分;同时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Therapeutic Target Database数据库获得疾病靶点;将筛选后的活性成分和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利用String和Cytoscape 3.9.1软件进行蛋白互作分析构建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及生信网对疾病和药物共同靶点进行GO及KEGG富集分析;最后采用Catoscape 3.9.1软件构建“望江南成分-疾病-靶点-通路”网络。在网络药理学基础上,用AutoDockTools软件和PyMOL软件对望江南核心成分及靶点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 望江南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活力(IC_(50)值为46.41μg·mL~(-1));通过UPLC-Q-Exactive-MS/MS表征了61种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望江南发挥抗肺癌作用主要的活性成分有槲皮素、漆黄素、木犀草素、芹菜素等,核心靶点有AKT1、SRC、EGFR、ESR1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望江南活性成分与NSCLC靶点蛋白结合能均低于-1.2 kcal·mol~(-1),能很好结合。结论 本研究首次对望江南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为望江南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

    2025年07期 v.42;No.354 630-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1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复方佛手口服液对CRS大鼠的抑郁行为及MAPK/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刘莹;杜扬;周春阳;杜彪;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探讨复方佛手口服液对CRS大鼠抗抑郁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TCMSP、GeneCards、NCBI、DisGeNET和String等相关数据库筛选复方佛手口服液药物靶点和抑郁症疾病靶点后并分析;使用CCK-8试剂测定复方佛手口服液的IC_(50)值;大鼠造模前后体质量变化差值、糖水偏好实验、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的评分判断大鼠的抑郁行为的变化;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IL-6、IL-1β和TNF-α的含量;检测大鼠海马组织SOD和CAT的活力以及MDA的含量;HE染色观察大鼠大脑皮质组织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中P-P38、P38、P-JNK、JNK、IKB-α、P-IKB-α、P65和P-P65蛋白的表达,观察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 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复方佛手口服液作用于抑郁症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有关;CCK-8实验结果显示复方佛手口服液的IC_(50)值为0.99 g·mL~(-1);服用复方佛手口服液的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差值、糖水偏嗜度、清洁次数、穿格次数、直立次数增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下降,IL-6、IL-1β、TNF-α、MDA含量降低,SOD和CAT的活性增加,大脑皮质神经元损伤情况较轻,海马组织中P-P38/P38、P-JNK/JNK、P-IKB-α、P-P65/P65蛋白表达量降低,IKB-α蛋白表达量增高。结论 复方佛手口服液可以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通过调控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影响IL-6、IL-1β、TNF-α、SOD、CAT和MDA,参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2025年07期 v.42;No.354 641-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9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羟基红花黄色素A纳米制剂对细胞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

    张慧玲;冯芷璇;李萍;苑佳文;杜立波;崔艳;

    目的 为了改善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生物利用度低、疗效差的问题,制备新型羟基红花黄色素A纳米制剂(PEG-CS-Lip@HSYA),研究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复乳制备技术制备PEG-CS-Lip@HSY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动态光散射、电镜等对其结构形态进行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对其载药量和释放率进行测定;通过荧光染色法检测PEG-CS-Lip@HSYA处理的OGD/R细胞的细胞膜电位,线粒体自噬水平、活性氧和超氧自由基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 blot法对PEG-CS-Lip@HSYA处理的OGD/R细胞的凋亡、自噬水平以及通路相关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DLS结果表明,PEG-CS-Lip@HSYA的水合粒径为(330.37±5.55) nm, Zeta电位为(23.98±1.82) mV;载药量为(14.55±2.87)%,pH=7.2条件下,2 h内的释放率可达到(60.88±1.58)%;与HSYA单体处理组相比,PEG-CS-Lip@HSYA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升高,Bax和Active Caspase-3表达降低;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LC3、P62、PINK1、Parkin表达降低;同时,细胞内JC-1和LC3荧光强度降低,DCFH-DA和Mito-sox荧光强度也显著降低。结论 PEG-CS-Lip@HSYA可通过降低OGD/R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减少OGD/R细胞凋亡和自噬,发挥对OGD/R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5年07期 v.42;No.354 651-659+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实验验证探讨凉心利水汤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诱导的下尿路症状的作用机制

    闫炳辉;陆赛健;胡珀;潘扬;

    研究背景网络药理学的“多成分、多靶标、多途径”模型构建理念,与中医理论的“整体观”相一致,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分析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良性前列腺增生诱导的下尿路症状(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lower urinary tract symptoms, BPH/LUTS)的排尿期症状属于中医“癃闭”范畴,清代《辨证录》收录的“癃闭”方——凉心利水汤(LXLSD),具有改善BPH/LUTS的潜在价值,其药理作用和分子机制值得进一步探讨。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LXLSD治疗BPH/LUTS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查询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本草组鉴(HERB)和BATMAN-TCM等数据库查询LXLSD的化合物成分;利用SwissADME网站分析这些成分的胃肠道吸收率、类药性与生物利用度评分;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获取LXLSD的作用靶标;利用GeneCards~?疾病数据库获取治疗BPH/LUTS的作用靶标;利用R软件获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标,并对交集靶标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利用STRING平台对交集靶标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标-通路网络,进一步利用分子对接技术验证LXLSD中主要成分与关键靶标的亲和力;通过体外观察LXLSD及主要成分对小鼠膀胱肌条收缩的抑制作用验证其对BPH/LUTS的疗效。结果 共得到LXLSD主要成分79个,其作用靶标881个;与BPH/LUTS相关的作用靶标906个,从中筛选出LXLSD治疗BPH/LUTS的靶标207个,其中相关度较高的靶标为MAPK1、EGFR、TNF、AKT1、ROCK1;各自相应的有效成分为观音莲明碱、莲心碱、鹅掌楸碱、穆坪马兜铃酰胺、甲基麦冬二氢高异黄酮A,分别与这5个靶标分子具有较强亲合力,可调控PI3K/AKT、细胞基质粘附、MAPK和钙信号等多条信号通路。离体组织实验表明,LXLSD对小鼠膀胱肌条收缩的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Fas为对照分析其他3种药物的抑制作用,显著性差异分析表明,除IsoL外,Lien、Nef效果显著强于Fas。结论 LXLSD可能通过抑制膀胱平滑肌收缩等多重作用机制,从而发挥改善BPH/LUTS的作用。

    2025年07期 v.42;No.354 660-674+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0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提取竹节参茎叶总皂苷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王瑶;郭佳龙;叶陈辉;袁成福;袁丁;何毓敏;

    目的 用超声辅助低共熔溶剂(DES)法提高竹节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并评价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竹节参茎叶总皂苷提取率为指标,筛选最佳DES体系;基于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时间、含水量、液料比、提取温度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响应面试验进一步探究最佳提取工艺,采用2,2-二苯基-1-苦基肼基自由基法(DPPH)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法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和总还原力评价茎叶总皂苷的抗氧化活性。结果 L-脯氨酸-甘油-蔗糖(摩尔比5∶4∶1)为最佳溶剂体系,最佳提取参数:含水量32%,提取时间31 min,液料比48 mL·g~(-1),提取温度40℃。在此条件下,竹节参茎叶总皂苷提取率为35.98%;DPPH·和ABTS+的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3.54%和59.17%,IC_(50)分别为0.72 mg·mL~(-1)和0.41 mg·mL~(-1),总还原力在皂苷质量浓度0.1~0.5 mg·mL~(-1)内具有量效性。结论 采用超声辅助DES法可显著提高竹节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操作简便,可行性较好,提取得到的竹节参茎叶总皂苷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

    2025年07期 v.42;No.354 675-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5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不同年生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和金属元素的关系分析

    武浩楠;田雨;卢园;白朕卿;吴佳文;

    目的 蒙古黄芪是我国北方典型中药材,金属元素是影响药材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此,本文作者选取榆林子洲地区不同年生蒙古黄芪展开研究,分析探讨蒙古黄芪中黄芪甲苷与根内金属元素的相关性,以及土壤-根系金属元素间的关系。方法 采集不同年生的蒙古黄芪与其种植的土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检测其根内黄芪甲苷含量,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技术检测其根内与土壤金属元素含量。结果 四年生蒙古黄芪根内黄芪甲苷含量显著高于两年生与六年生;四年生蒙古黄芪根内Al、As、Cd、Cr、Cu、Fe、K、Mn、Pb和Zn元素含量显著高于二与六年生的样本,六年生蒙古黄芪根内Ca、Mg元素显著高于二与四年生的样本;蒙古黄芪根内与土壤中金属元素相关分析显示:元素Al、As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元素Cu、Pb, Zn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元素Mg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根内黄芪甲苷含量与元素分析显示:蒙古黄芪根内金属元素Al、As、Cr、Cu、Fe、K、Pb、Zn与黄芪甲苷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金属元素Cd与黄芪甲苷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蒙古黄芪根内金属元素含量协同调节其根内黄芪甲苷含量的积累;蒙古黄芪的根可以吸收与释放土壤金属元素,且二者之间存在协同与拮抗关系。

    2025年07期 v.42;No.354 685-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