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Periodicals Department of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访问量:901093

“先进纳米药物递送系统”专题

  • 原位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用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刘欣欣;郑翠霞;牛梦亚;赵荦;王蕾;

    目的 对原位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的构建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基于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递送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以“原位自组装”、“免疫治疗”、“肿瘤”等检索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总结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部位的构建情况,并对其增强免疫疗效的机制进行归纳。结果 原位自组装纳米递药系统能够通过体外辅助靶向到达病灶部位,在疏水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配位键等多种作用力的驱动下,触发体外刺激或体内生理病理环境刺激进而原位自组装形成新的物质。该策略能够通过增加免疫药物滞留、提高肿瘤免疫原性、促进抗原呈递细胞的成熟以及增加免疫效应细胞浸润来增强机体免疫,综合提高免疫效力。结论 今后应深度挖掘原位自组装纳米药物在抗肿瘤药物递送方面的意义,促使自组装药物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2024年01期 v.41;No.336 1-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9 ]
  • 细胞膜仿生修饰的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悦;尚靖;夏琪;陈佳;殷佩浩;袁泽婷;

    目的 传统的光疗剂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血液循环快速清除和在肿瘤部位聚集较低等问题进一步降低了光疗疗效。采用细胞膜仿生修饰已成为一种潜在的改善策略,因此,对细胞膜仿生修饰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方法 通过查阅近五年的相关文献,对细胞膜修饰纳米粒在癌症光疗中的应用进行分类和总结。结果 不同来源的细胞膜可运用多种制备手段包裹在纳米粒表面,且不会改变其光物理性质。修饰后的纳米粒还赋予了诸多生理学功能,如免疫逃逸、延长体内循环时间、同源靶向等。结论 本文综述了红细胞、肿瘤细胞、干细胞、血小板或巨噬细胞等几种典型细胞膜的优劣势,旨在为细胞膜仿生策略用于癌症光疗中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2024年01期 v.41;No.336 1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5K]
    [下载次数:5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皮肤脂质与仿皮肤脂类脂质体经皮给药的研究进展

    王源钰;陈凌妍;王禹;刘晔;宋艳志;刘欣荣;邓意辉;

    目的 对皮肤脂质与仿皮肤脂类脂质体(liposomes resembling skin lipids, LRSL)进行综述。方法 参阅国内外209篇文献,总结了皮肤脂质组成及其含量、皮肤脂质的功能和皮肤疾病,并对LRSL的发现、形成与稳定性、脂质组成、形态大小、制备方法、在体内的变化、优势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结果 LRSL能将有效成分递送至皮肤的深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能起到修复皮肤屏障的作用。因此,LRSL在药物的治疗方面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与可行性。结论 为LRSL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2024年01期 v.41;No.336 2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4K]
    [下载次数:6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研究论文

  • 气滞胃痛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效和机制研究

    王亮;邵平;赵艳青;于洋;吕重宁;韩凌;路金才;

    目的 探讨气滞胃痛颗粒剂(qizhi weitong granule, QW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效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大鼠模型,通过考察结肠黏膜损伤评分(CMDI),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以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和ZO-1的表达情况来评价QWG对UC大鼠的治疗作用。通过~1H-NMR代谢组学技术,以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为手段,分析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构建相关的代谢通路和代谢网络,探讨QWG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QWG对结肠组织溃疡损伤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显著提高了大鼠结肠组织中Occludin和ZO-1蛋白的表达(P<0.01),共筛选鉴定出12个相关代谢生物标志物。结论 QWG对溃疡性结肠炎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干预损伤的通路主要为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和三羧酸循环。

    2024年01期 v.41;No.336 4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药用乳糖粉体流动性表征方法的研究

    李嘉懿;宋汝骁;董龙涛;关健;陈蕾;毛世瑞;

    目的 对比国内外乳糖粉体性质的差异,探究流动性参数的区分性和适用性。方法 利用干湿法激光粒度仪、扫描电子显微镜、PT-R粉体性质测定仪和FT4粉体流变仪,对5种国内外乳糖的粒度、形貌、静态流动性(休止角、Hausner比、压缩度、平板角、分散度等)和流变性质(动态流动性质、充气性质、透气性质和剪切性质)进行表征。结果 15种乳糖的休止角均偏大,两种进口乳糖(I-1、I-2)的差角较大,国内厂家D-1和国外厂家I-2的乳糖具有较小的Hausner比和压缩度,国内厂家D-1生产的三批乳糖具有较高的基础流动能量、特性能量和空化能,国外厂家I-2乳糖的流动函数最大,其余乳糖的流动函数均小于4。结论 国产乳糖与进口乳糖在流动性以及批次间一致性等方面存在差距,且与乳糖的粒度、形态特征相关。Hausner比、压缩度、流动函数和凝聚力对流动性的区分性较好,其余参数可以辅助了解药用乳糖的喷流性、分散性和微观颗粒性质。

    2024年01期 v.41;No.336 5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8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ROS响应性不饱和脂肪酸脂质体促进肿瘤细胞铁死亡的研究

    高倬桠;王芝艳;陈敬华;高敏;

    目的 制备一种花生四烯酸脂质体(liposomes containing arachidonic acid, Lipo-DAPE),研究该脂质体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响应性和毒性情况,考察其促进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的能力。方法 以粒径、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优化Lipo-DAPE的处方;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动态光散射表征脂质体的形貌、稳定性等理化性质,考察其ROS响应性及药物释放速率;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4T1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行为;通过MTT实验考察Lipo-DAPE的抗肿瘤活性;以细胞内ROS、脂质过氧化物及谷胱甘肽水平考察Lipo-DAPE促进肿瘤细胞铁死亡的能力。结果 Lipo-DAPE粒径为(74.4±1.0)nm, Zeta电位为(29.4±1.2)mV,可在48 h内维持稳定;在模拟肿瘤微环境ROS条件下脂质体骨架崩解,促进药物释放;Lipo-DAPE能够被4T1细胞摄取并抑制细胞活力;此外,Lipo-DAPE促进了细胞中ROS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降低了GSH水平。结论 Lipo-DAPE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发生铁死亡的效果,为新型全活性纳米药物递送载体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2024年01期 v.41;No.336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6 ]
  • 海绵共附生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29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和鉴定

    于英姝;林秀萍;肖姣;刘永宏;

    目的 研究海绵共附生曲霉属真菌(Aspergillus sp.SYPUF29)的次级代谢产物。方法 采用硅胶、ODS、Sephadex LH-20柱色谱、HPLC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胸腺嘧啶(1)、环(亮氨酸-甘氨酸)(2)、JBIR-74 (3)、JBIR-75 (4)、3β,15α-dihydroxyl-(22E,24R)-ergosta-5,8(14),22-trien-7-one (5)、α-spinasterol (6)、(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triol (7)、(22E,24R)-ergosta-7,22-diene-3β,5α,6β,9α-tetraol (8)、cellobiosylsterol (9)。结论 化合物5,6,9为首次从曲霉属中分离得到。

    2024年01期 v.41;No.336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双环克拉霉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孙俊;王展;潘佳彤;关奇;张为革;吴岚;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系列3-氧代-8,9;10,11-双脱水-N-去甲克拉霉素衍生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 以克拉霉素为起始原料,经脱除克拉定糖、羟基保护、氧化、脱除羟基保护基、去甲基化、酰化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人纤维肉瘤细胞株HT1080、人口腔癌细胞株KB和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抑制活性。结果 合成了10个结构新颖的双环克拉霉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3)C-NMR和HR-MS确证;其中,化合物12f和12g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 合成的双环克拉霉素衍生物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为抗肿瘤创新药物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2024年01期 v.41;No.336 7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草乌致大鼠肝肾亚急性毒性的代谢组学研究

    乌日汉;特日格乐;娜琴;敖敦格日乐;莲花;松林;白翠兰;白梅荣;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和探讨草乌致大鼠肝肾亚急性毒性的生物标志物和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草乌为示例药物,以大鼠为研究对象,除正常组外,给药组灌胃相应溶液,连续给予28 d。通过代谢组学技术对采集的大鼠血清、肝、肾样本进行检测,用主成分分析结合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肝肾亚急性毒性敏感标志物及代谢通路。结果 代谢组学分析显示,与正常组比较,草乌组血清、肝、肾样本中分别鉴定得到34、23和30个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于ABC转运蛋白、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烟酸和烟酰胺代谢等通路。结论 初步认为草乌通过影响ABC转运蛋白、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癌症的中心碳代谢等对肝肾造成损伤,亚精胺、羟脯氨酸、葡萄糖、L-亮氨酸和尿素可作为潜在的肝肾毒性敏感生物标志物。

    2024年01期 v.41;No.336 8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5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5 ]
  • 维替泊芬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阎秋雨;陆晓萱;旷喜;杜俊蓉;

    目的 研究维替泊芬(verteporfin, VP)对肺纤维化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给予C57BL/6小鼠气管内注射博来霉素(bleomycin, BLM)建立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第8天开始使用VP(100 mg·kg~(-1))治疗,每3天腹腔注射一次,连续给药两周。于造模后第21天处死小鼠,计算体重变化率和肺系数;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的纤维化病变;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 HYP)试剂盒测定肺组织的HYP水平;q-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 α-SMA)、Yes相关蛋白(Yes-associated protein, YAP)和白细胞介素11(interleukin-11,IL-1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α-SMA、YAP和核因子κB p65(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试剂盒检测肺组织匀浆中IL-11水平。结果 经过VP治疗后,小鼠的体重变化率和肺系数降低;HE染色和Masson染色中的纤维化病变及胶原沉积有改善;肺组织的HYP、CollagenⅠ和α-SMA水平降低;VP也降低了肺组织中YAP、NF-κB p65和IL-11的表达。结论 VP可减轻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其治疗作用与IL-11的下调相关。

    2024年01期 v.41;No.336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6 ]
  • 羊栖菜中的褐藻糖胶通过影响MAPK信号通路对表皮屏障的修复治疗

    李涛;张琪;王妍;罗晓焱;高艺恬;吴明江;

    目的 探讨羊栖菜褐藻糖胶(Sargassum fusiforme fucoidan, SFF)对表皮屏障损伤的修复作用。评价SFF对角质形成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使用BrdU和CCK8试剂盒分析SFF对HaCaT细胞的增殖作用影响;划痕法测定SFF对HaCaT细胞的迁移作用;流式细胞仪、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SFF对HaCaT细胞中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构建表皮屏障受损模型,通过经皮水散失、组织学观察等实验确定SFF对受损表皮屏障的体内修复作用。结果 显示SFF以剂量依赖方式显著促进HaCaT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此外,SFF能上调HaCaT细胞分化标志物的基因表达,通过激活ERK和JNK通路促进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体内研究表明,与基质组相比,SFF处理组能促进表皮通透性屏障的恢复率,显著增加水合作用。结论 SFF能够影响MAPK信号通路调节紊乱的角质形成细胞功能,作为治疗表皮屏障损伤的潜在药物或功能性化妆品添加成分。

    2024年01期 v.41;No.336 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苦杏仁苷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改善卒中后抑郁

    赖春华;何伟民;杨丹丹;黄思芸;赖俊玉;吴静;

    目的 研究苦杏仁苷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对卒中后抑郁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56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造模1组(n=8)、造模2组(n=40),造模1组大鼠制备卒中模型,造模2组大鼠制备卒中后抑郁模型。造模成功后,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卒中+抑郁组、卒中+抑郁+苦杏仁苷低剂量组(40 mg·kg~(-1))、卒中+抑郁+苦杏仁苷中剂量组(80 mg·kg~(-1))、卒中+抑郁+苦杏仁苷高剂量组(120 mg·kg~(-1))、卒中+抑郁+氟西汀组(1.8 mg·kg~(-1))。随后按相应剂量给药,连续给药30 d。观察大鼠Zea Longa评分,测定蔗糖水消耗量;H&E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变化;TUNEL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神经元细胞凋亡;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PSD95、SYN、BDNF及JNK、p-JNK、c-Jun、p-c-Jun、cleaved-caspase 3、Bcl-2蛋白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卒中组、卒中+抑郁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海马组织p-JNK、c-Jun、p-c-Jun、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蔗糖水消耗量,海马组织PSD95、SYN、BDNF、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卒中+抑郁组比较,卒中+抑郁+苦杏仁苷低剂量组、卒中+抑郁+苦杏仁苷中剂量组、卒中+抑郁+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卒中+抑郁+氟西汀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海马组织p-JNK、c-Jun、p-c-Jun、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蔗糖水消耗量、海马组织PSD95、SYN、BDNF、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卒中+抑郁+氟西汀组比较,卒中+抑郁+苦杏仁苷高剂量组大鼠Zea Longa神经行为学评分,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海马组织p-JNK、c-Jun、p-c-Jun、cleaved-caspase 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海马组织PSD95、SYN、BDNF、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苦杏仁苷改善卒中后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抑制海马JNK信号通路有关。

    2024年01期 v.41;No.336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4 ]
  • 基于质量风险管理的我国药品GMP检查研究

    胡士高;武志昂;

    目的 将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我国GMP管理非常必要,我国GMP检查将依风险发起,建立统一规范的质量风险管理模型将有助于我国GMP监管的发展和完善。方法 首先,介绍了质量风险管理;然后,分析了几个典型国家和地区质量风险管理在GMP检查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分析了我国GMP的发展和现状,依据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提出了对策建议。结果与结论我国应该出台具有指南性的质量风险管理文件,从企业自身和监管部门对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确定检查时间和频率。建立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理模型,同时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签订国际GMP互认协议。

    2024年01期 v.41;No.336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6K]
    [下载次数:9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5 ]

综述

  • 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齐士魁;高静;马科文;聂晨晨;冯晓东;

    目的 对氯胺酮治疗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及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系统阐述,以期为氯胺酮的临床研究及新一代抗抑郁药的研制提供思路及参考。方法 从中国知网(CNKI)、万方中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PubMed数据库检索2012年5月至2022年5月收录的相关文献;以“氯胺酮、艾司氯胺酮、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重度抑郁症、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肠道菌群、真核延伸因子2激酶、不良反应”为中文检索词,以“ketamine, esketamine, depression, treatment resistant depressio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MDAR,AMPAR,BDNF,TOR,gut microbiota, eEF2K,side effect”为英文检索词,最终纳入83篇文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与结论氯胺酮是一种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 NMDAR)拮抗剂,由(S)-氯胺酮和(R)-氯胺酮两种对映异构体按照1∶1的比例构成。已有证据表明其对抑郁症的治疗有着显著疗效。研究显示,氯胺酮的作用机制可能与NMDAR、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isoxazole-4-propionic acid receptor, AMPA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肠道菌群、真核延伸因子2激酶(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 2 kinase, eEF2K)等有关。同时,多项研究显示氯胺酮可能导致神经毒性反应、拟精神病、心血管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多种不良反应,导致其在临床应用及试验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深入探讨氯胺酮的作用机制及临床不良反应应,探索氯胺酮可能的作用靶点极其重要。

    2024年01期 v.41;No.336 12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8K]
    [下载次数:8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6 ]
  • 多载药纳米递药系统用于提高多西紫杉醇抗肿瘤疗效的研究进展

    兰双;严珍;奉建芳;金一;涂亮星;

    目的 对多西紫杉醇与其他抗癌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旨在为以多西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以“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纳米递药系统”、“肿瘤”等检索词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查阅,总结多西紫杉醇与其他药物共载药纳米递药系统对肿瘤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治疗机制进行归纳。结果 多西紫杉醇属于典型的紫杉烷类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中,多西紫杉醇对多种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然而,现有多西紫杉醇注射剂由于其组织特异性差、使用有机溶剂增溶、易产生耐药性等原因,一定程度上影响其抗肿瘤疗效的发挥及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将其他药物与多西紫杉醇联用是提高多西紫杉醇抗肿瘤效果、克服其耐药性和减少其不良反应的一种有效方法。然而,将多种药物简单物理混合所构建的制剂尚不能解决多西紫杉醇制剂现有的缺陷;而借助于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有效克服以上缺陷。结论 今后应深度挖掘纳米递药系统在共载抗肿瘤药物递送方面的意义,促使以多西紫杉醇为代表的化疗药物共载药在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更大的进展。

    2024年01期 v.41;No.336 14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9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 ]

  •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24年投稿须知

    <正>《沈阳药科大学学报》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沈阳药科大学主办的报道药学领域科研成果及科技信息的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57年10月,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荣获CUJA综合数据质量三等奖,1998年荣获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自然科学学报评比一等奖,2003年荣获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荣获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

    2024年01期 v.41;No.336 149-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下载本期数据